近视手术后会眩光怎么回事儿

  眩光是引起视觉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。我们来看一看在网络上一些近视手术后的病人对“眩光”的描述:

  “我是6月份做的LASEK手术到现在三个月了但我的右眼一直有眩光,在光线不好的时候或在室内看东西有很淡的虚影子,晚上看别人的窗户旁边就是一圈光,好担心啊我的眩光能不能消失啊。”

  “术后夜间眩光,看车灯和路灯等都是刺刺的星芒感。平时用电脑的时候看屏幕上的字也有模糊感,我这样的情况能好转吗。听说眩光只能适应不能消退,是这样的吗,我很担心。”

  “手术一个多月,感觉还是眩光。夜晚视力下降。眼睛现在感觉很笨,比如看电视如果里面画面晃动或是简单的画面快速切换,以及看像赛车类的界面,眩晕的好厉害。”

  “晚上看路灯和车灯会发出不少的叉叉!黑后有时候叉叉会消失,然后灯光外雾气重,看车灯很大很大,搞不明白!”

  眩光到底是什么:

  1、眩光的主要表现是在夜间看较强光源时(汽车灯、路灯等),感觉刺眼,发散变形,可能引起厌恶、不舒服,眩晕,会影响夜间开车,但对看书没有很大影响。

  2、在昏暗的的环境下,朝明亮的物体观看时,眩光的感觉更加明显。

  近视手术后产生眩光的原因:

  1、近视度数较高的患者,手术后更容易发生眩光。近视度数越高,切削的角膜组织就越多,其在角膜中央形成的手术区“凹陷”也就越深,其斜率也越大,会因治疗区域角膜曲率的明显变化出现光线折射导致眩光。

  2、手术治疗区设计的比较小的患者,手术后更易出现眩光。在夜间,瞳孔会因光线暗淡而变大,若瞳孔大到超过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区边缘时,就会产生切削区和未切削区交界面出现的三菱镜效应,出现眩光。

  3、瞳孔直径较大的患者也是术后容易发生眩光的危险因素。过大的瞳孔直径者,即使采用大光区切削治疗仍难以覆盖其暗光下的瞳孔。当在较暗的环境下,瞳孔直径超过治疗光区时,切削边缘产生的像差会导致出现眩光发生。

  4、此外还有一些手术操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,也会导致手术后发生眩光。例如手术区域偏心、出现中央岛等。

  可以避免近视手术后眩光的发生吗?

  其实,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讲,可以通过一些经验和方法来避免或限度减少近视手术后眩光的发生。这需要手术医师根据你的眼睛检查后情况,设计的个性化手术方案。例如,采用较大直径的有效手术治疗区域和过渡区、尽量在暗光下完成手术过程、应用波前像差引导的手术方法、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等方法等等。

上睑下垂的产生和分类

  我们正常人的眼睑能不停地关闭与睁开,是因为依赖于上眼睑深部的上睑提肌来完成的,上睑提肌受动眼神经支配。当上睑提肌功能不全或丧失,可使上睑呈部分或全部下垂。轻者遮盖部分瞳孔,严重者可将全部瞳孔遮盖,不但影响视力和美观,时间长了还会造成弱视。有些双眼下垂的儿童,为了增加视野范围,常有头部后仰视物的特殊姿态。上睑下垂可以是单侧或双侧的,也可以是先天性或后天性的,病因较复杂。

 

  一、 先天性上睑下垂

  先天性上睑下垂一般为双侧性的,但也有单侧性的、遗传性的,主要为上睑提肌或动眼神经发育不全所致。单纯上睑下垂系上睑提肌发育不全,占其上睑下垂的大多数,少数是因动眼神经核发育不全的缘故。动眼神经核发育不全除上睑下垂外还有眼球上转动能力受限,给上睑下垂手术治疗带来困难。还有一些上睑下垂合并有内眦赘皮、小睑裂、鼻梁低平,称睑裂狭小综合症。

 

  二、后天性上睑下垂

  后天性上睑下垂可根据病因分为:①外伤性,如眼睑撕裂,伤及上睑提肌;②某些疾病如重症肌无力,眼眶炎症、出血和眼眶肿瘤等;③眼睑结构变化,如沙眼引起睑板增厚、眼睑肿痛,眼球摘除术后、小眼球、眼球萎缩、眼球内陷、老年人眶脂肪萎缩等,造成对上睑缺乏正常支持而引起下垂。

 

  专家提示:有眼睑下垂症状或感觉不适时,请及时就诊。

 

倒睫是什么?

  “倒睫”,即睫毛转向眼睛内方的现象。倒睫一般是由于毛囊周围瘢痕收缩所导致。除了先天性的倒睫,后天原因中常见的是沙眼,特别是瘢痕期沙眼。另外,睑缘炎、睑腺炎、烧伤、外伤、手术等均可通过瘢痕的形成,改变睫毛方向,使睫毛倒着生长。

  如果有倒睫的情况,一般会有自觉症状。比如,持续性的异物感、流泪、畏光、眼睑痉挛等。如果情况较为严重,则可能会由于睫毛的不断刺激引起结膜充血、角膜混浊甚至形成角膜溃疡等。如果有倒睫的情况,可以根据病情的发展情况作具体的针对性治疗,一般效果都是很好的。

  如果有倒睫现象出现,数量少的话可以自行拔除,若倒睫严重影响到正常用眼,就要到医院接受治疗以免损伤角膜。

倒睫

  一、概述

  睫毛触及眼球即为倒睫,实际上这里倒睫包含三个概念,其一是倒睫,指睫毛向后生长,其二是睫毛乱生,指睫毛不规则生长,其三是双行睫,后一行睫毛触及眼球。

  致病原因有:

  1、睫毛毛囊周围组织因沙眼,睑缘炎,睑腺炎或外伤造成损害,形成瘢痕挛缩,牵引睫毛发生倒睫。

  2、先天性畸形,双行睫就常常是先天性原因。倒睫常合并睑内翻。

 

  二、诊断标准

  1、眼部异物感,刺痛感,畏光,流泪。

  2、睫毛排列不齐,方向各异,触及眼球表面。

  3、可有结膜充血,角膜上皮损伤,角膜混浊,血管翳等并发症。

  三、处理原则

  1、仅1~2根倒睫者可用睫毛镊拔除,再次长出则再次拔除。

  2、倒睫少,眼睑位置正常者,可行睫毛毛囊电解术除去倒睫。

  3、双行睫者可切除后一排触及眼球的睫毛,或行眼睑劈开合并前徙后板层并黏膜移植术。

  4、倒睫多,合并睑内翻者,应做睑内翻矫正术。

 

  四、治愈标准

  1、 睫毛不触及眼球。

  2、观察6个月无复发。

睑内翻

  一、概述

  睑缘朝内转向眼球的眼睑位置异常称睑内翻。睑内翻后睫毛后倾,触及眼球表面,是谓倒睫。睑内翻和倒睫常同时存在。

  睑内翻一般分外为4类:

  1、先天性睑内翻 多见于婴幼儿,多发生于下睑。其可能的原因有:

  (1)倒向性内眦赘皮。

  (2)近睑缘处轮匝肌过度发育。

  (3)睑板发育不良。

  2、瘢痕性睑内翻 睑结膜瘢痕,睑板增厚,眼睑收缩变形所致。其可能的

  原因有:

  (1)沙眼Ⅱ,Ⅲ期。

  (2)眼睑处机械性损伤。

  (3)眼睑热烧伤或化学烧伤。

  (4)结膜无天疱疮。

  3、痉挛性睑内翻 为眼轮匝肌异常收缩所致。其可能的原因有:

  (1)眼轮匝肌痉挛。

  (2)眼部炎症刺激。

  (3)术后无眼球,先天性小眼球,眼球萎缩。

  4、更年性睑内翻 常见于老年人。其可能的原因有:

  (1)眼睑皮肤松弛。

  (2)眶内脂肪减少。

  (3)眶膈松弛或下睑缩肌无力。

 

  二、诊断标准

  1、眼部异物感,刺痛感,畏光,流泪。

  2、睑缘朝内转向眼球,睫毛触及眼球表面。

  3、结膜充血,角膜上皮损伤,甚或溃疡。

  4、持续存在者,角膜可发生混浊,血管翳,导致视力障碍。

 

  三、处理原则

  1、先天性睑内翻 根据病变程度和原因,可选择:

  (1)胶布粘贴牵引法。

  (2)下睑外翻缝线术。

  (3)条形皮肤轮匝肌切除术。

  (4)L形皮肤切除内眦赘皮矫正术。

  2、瘢痕性睑内翻 根据发生的眼睑和病变程度,可选择:

  (1)楔形睑板切除术。

  (2)睑缘灰线劈开术。

  (3)睑板部分切断术。

  (4)眼睑后板层移植术。

  3、痉挛性睑内翻 主要是除去病因,眼轮匝肌痉挛者则可选择轮匝肌切除术。

  4、更年性睑内翻 根据发生的原因,可选择:

  (1)眼睑成形术。

  (2)下睑轮匝肌加强术。

  (3)下睑缩肌折襞术。

  (4)水平眼睑缩短术。

 

  四、治愈标准

  1、睫毛不触及眼球,眼睑位置恢复正常。

  2、无角膜损害,无眼睑角状畸形等并发症。

  3、眼启闭自如。

  4、观察6个月无复发。

睑板腺囊肿

  一、概述

  睑板腺囊肿,亦称霰粒肿,是睑板腺排出导管阻塞,睑板腺分泌物潴留在睑板腺及其导管内,对组织成为一种刺激,使睑板腺及其周围组织产生慢性无菌性肉芽肿性炎症。其周围组织增生形成囊壁;中间部分液化,呈囊肿样改变。

 

  二、诊断标准

  1、一般无明显症状。偶尔可有触痛,或囊肿大带来沉重感,或压迫眼球产生暂时性散光致视力模糊。

  2、眼睑皮下呈现无痛性近圆形硬性结节,单个或多个,无压痛,与皮肤无粘连,表面皮肤正常。

  3、可触知该硬性节位于睑板,翻转眼睑,可发现相应部位睑结膜面呈局限性暗红色充血。

  4、病程缓慢。硬性结节可停止生长;也可白行缩小,也可逐渐增大,自睑结膜面破溃,排出内容物,如引流不畅,则形成息肉样肉芽肿。少数患者囊肿相应处皮肤变薄,囊肿从皮肤面破溃。

  5、囊肿发生继发感染者,则呈现内睑腺炎表现。

 

睑腺炎

  一、概述

  睑腺主要包括睫毛毛囊周围的Zeis腺和睑板内的Meibom腺,二者均为皮脂腺。睑腺的感染性炎症即为睑腺炎,俗称“麦粒肿”。眼睑皮肤Zeis腺的感染为外睑腺炎(外麦粒肿),睑板内Meibom腺的感染为内睑腺炎(内麦粒肿)。

 

  二、诊断标准

  1、眼睑限局性红肿,疼痛,硬结,外睑腺炎以眼睑皮肤病变较为明显,内睑腺炎以睑板结膜病变较为明显。脓肿形成以后,外睑腺炎从皮肤面,内睑腺炎从睑结膜面可看到黄白色脓点。脓肿破溃,脓液排出以后红肿消退,伤口愈合。

  2、可伴结膜水肿。

  3、可伴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。

  4、重者全身发热,或半侧面部皮肤肿胀。

  三、处理原则

  1、早期热敷,局部滴抗生素眼药水,涂抗生素眼膏,必要时全身也应用抗

  生素。

  2、脓肿形成以后切开引流。外睑腺炎从皮肤面作平行于睑缘的切口,内

  睑腺炎从睑结膜面做垂直于睑缘的切口。

 

  四、治愈标准

  1、症状消失。

  2、病变消退,眼睑恢复正常形态。

睑缘炎

  一、概述

  睑缘炎是睑缘表面、睫毛毛囊及其附属腺体组织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。各种理化刺激、细菌感染、视疲劳、营养不良、不良卫生习惯、屈光不正等均可能是本病的诱因。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鳞屑性、脂溢性、溃疡性、眦部、湿疹性等5种类型。

 

  二、诊断标准

  1、多为双侧发病。

  2、主要侵及睑缘表面,各类型的临床特点是:

  (1)鳞屑性者睑缘表面被鳞屑覆盖,状如脱落的头皮屑,其下则为充血性皮肤。

  (2)脂溢性者睑缘表面布满黄色痂,状如蜜蜡,其下则为潮红的皮肤。

  (3)溃疡性者睑缘表面布满黄色痂,其下皮肤充血肿胀,睫毛根处有多数小脓疱及溃疡。

  (4)眦部者眼睑内外眦睑缘及附近皮肤充血和靡烂。其致病菌为Morax- Axenfeld双杆菌。

  (5)湿疹性者除睑缘受累外,眼睑皮肤也呈现慢性湿疹性改变。

  3、睫毛易脱落,但可再生。

  4、偶尔伴有点状角膜上皮病变。

  5、长期不愈者睑缘肥厚,可影响泪小点,导致溢泪。

  三、处理原则

  1、寻找和除去可能的诱因。

  2、用生理盐水或3%硼酸水清洗睑缘,然后涂抗生素眼膏,每日两次。眦部者滴用0.5%硫酸锌眼药水。

  3、适当服用维生素B2片剂。

 

  四、治愈标准

  1、症状消失。

  2、睑缘恢复正常。

  3、6个月。